唐朝以前,中国佛教大藏经的传播只有手写,到了宋初,大藏经才以刻本印刷出来。到了清朝末年,除了北京房山云居寺的石刻大藏经,还有大藏经的排印和影印,1930年,陕西省开元寺和卧龙寺的沙藏被重新发现,1934年,在山西省赵城县广胜寺发现了古代已经丢失的黄金藏品,新发现的古代版《大藏经》将佛教大藏经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大藏经》包含契丹藏语,也称为辽藏语。
1、古代印刷术是怎么印刷的?隋唐五代印刷术隋唐五代历时379年(公元581960年),是雕版印刷的早期阶段。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唐代的版画主要是一些读物、日常和宗教用品,如佛经、佛像、历书、语言工具书、票据等。除了纯文字读物,还有图文并茂的书籍。这些印刷品在当时的社会上需求量很大。五代十国(10世纪)印刷术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
因为此后印刷范围大大拓宽,进一步用于出版圣贤书籍。雕版印刷的流行为宋代印刷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宋元宋时期,雕版印刷技术更加成熟,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到了元代,王镇完善了活字印刷术,并制作了一个转盘来储存文字,加快了取字的速度。除了单色印刷,还有多色印刷,印刷品装帧和装订也有新的突破。宋代印刷品的内容扩展到儒释道诸子百家的各个领域,出现了文史、哲学、地理、诗歌、小说、戏剧、星占、音乐等各种出版物。
2、请教《清敕修大藏经》在佛学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及学术地位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佛教逐渐复兴的背景下,中国佛教大藏经研究有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从杨早期创建金陵刻经处,到《八藏》的编辑出版,再到智纳内院《藏经》的编辑出版,中国佛教大藏经研究日趋活跃。1930年,陕西省开元寺和卧龙寺的沙藏被重新发现。1934年,在山西省赵城县广胜寺发现了古代已经丢失的黄金藏品。新发现的古代版《大藏经》将佛教大藏经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3、大藏经包含那些经书?大藏经包含契丹藏语,又称辽藏语。雕刻始于辽代景福年间(1031~1032),完成于清宁九年(1063)。在天喜修订版《开宝》的基础上,增加了当时北方流行的经学翻译。此经已失传,但存放在京郊的房山《石经》中有大量辽代太平七年(1027年)至宝大元年(1121年)所刻的石经,是契丹藏文的部分复制品。1974年在山西应县木塔内发现一批契丹藏文残迹,是研究辽代佛教历史和文化状况的重要文献。
寺院住持崇真发起征集、刻制。刻于宋元丰三年(1080)至崇宁三年(1104)。有580封信,1140本书,6108卷。现在整个收藏都失传了,只有几本保存在日本。毗卢藏,又称福州开元寺大藏经。由该寺僧人发起,刻制完成于北宋义和年间(1112年)至南宋绍兴年间(1151年)。全集共595封,1451部,6132卷。这本集子没有代代相传,只剩下零本。
4、山西曾叫河东的地方,名气不大藏100多处国宝古迹,值得去旅行每次山西之行都让我记忆犹新。除了地道的山西风味,这里的文物也让我惊喜。尤其是走在那些原本并不知名的城市或县城,惊喜感会更强。比如我去过的运城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是山西的地级市,但比大同、晋中小很多,甚至平遥县也比它名气大很多。但翻开运城的历史可以知道,这里古称河东,黄帝、、蚩尤、尧、舜、禹都曾在此居住,是河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只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运城显得有些落后。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对它的喜爱,尤其是作为一个人文旅游爱好者,它已经成为我的宝地。到了运城,可以先去看看身边的解州关帝庙。中国的关帝庙很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定要属关羽故里解州的关帝庙了。
5、汉文大藏经的汉文大藏经的版本与系统中国早在西汉就发明了造纸术,从隋到唐初(590640)发明了雕版印刷。唐朝以前,中国佛教大藏经的传播只有手写,到了宋初,大藏经才以刻本印刷出来。到了清朝末年,除了北京房山云居寺的石刻大藏经,还有大藏经的排印和影印。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动了佛教在中国前所未有的传播,对形成包括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在内的中国佛教文化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大藏经有五种装帧形式:卷轴装帧、蝴蝶装帧、折叠装帧、方形装帧和现代精装。成文的和早期的刻本大藏经都是用卷轴装的,北宋后期以后的刻本大藏经多是折叠的,明朝万历年间,雕版大藏经出现了方卷,清末的活字大藏经也是方卷装,而影印大藏经多为现代精装。目前,已知的中国大藏经有28个版本。